健康生命四大元素:合理膳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限酒、心理平衡。
一、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因素:
1、性別與年齡
女性在更年期以前,患高血壓的比例較男性略低,但更年期后則與男性患病率無明顯差別,甚至高于男性。
2、不良生活習慣
大量調查結果表明飲食結構對高血壓、中風的發生、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,過多的鈉鹽、大量飲酒、膳食中過多脂肪的攝入,均可使血壓升高。另有研究表明有經常熬夜習慣的人易患高血壓病,甚至發生中風,而生活井然有序,平時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壓比例低。
3、工作壓力過重
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,競爭也越來越激烈,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,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,隨之,人體將產生一系列的變化,其中,體內的兒茶酚胺分泌增多,它們會引起血管的收縮,血壓的升高,心臟負荷加重。
4、性格
性格與血壓也密切相關,性格、情緒的變化都會引起人體內產生很多微妙的變化,比如說一些促血管收縮的激素在發怒、急躁時分泌旺盛,而血管收縮便會引起血壓的升高,長期如此,將會導致血壓升高。
5、遺傳
大量的臨床資料證明高血壓與遺傳因素有關。如父母均患高血壓,其子女的高血壓發生率可達46%;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壓,子女高血壓發生率為28%;父母血壓正常,子女高血壓發生率僅為3%。
6、超重或肥胖
體重與血壓有高度的相關性。有關資料顯示,超重、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較體重正常者要高2~3倍。
7、吸煙
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,引起血壓升高。據測:吸兩支煙10分鐘后由于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,而使心跳加快,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。吸煙者易患惡性高血壓,而且煙葉中尼古丁影響降壓藥的療效。
8、飲酒過量
飲酒量與血壓之間存在劑量—反應的關系,隨著飲酒量的增加,收縮壓和舒張壓也逐漸升高。過度飲酒還有導致中風的危險。
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建議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30mg(約1兩白酒),女性應不超過20mg。
二、健康生活指南
1、限鹽
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相關,即人群中鹽攝入越多血壓水平就越高。日均攝鹽量每增加1克,平均高壓上升2mmHg,低壓上升1.7mmHg。日本北部攝鹽量每人每天30克,結果高血壓、腦卒中發病率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,被稱為“高血壓王國”和“腦卒中王國”。相反牙買加某島每天攝鹽小于2克,則無高血壓的發生。
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人每天攝鹽量不得超過6克,這里的6克不僅指食鹽,還包括味精、醬油等含鹽調料和食品中的鹽量。平常生活中可以通過“限鹽勺”來幫助我們控制攝鹽量,沒有“限鹽勺”也不要緊,我們可以參考一啤酒瓶蓋的鹽量大概是2克的辦法控鹽。
2、控制體重
身體質量指數(BMI)的計算方法為:
BMI=體重(公斤)/身高(米)2
BMI≥25 為超重,BMI≥27為肥胖。
下表列出了不同身高時超重和肥胖的標準
身高(厘米)超重(公斤)肥胖(公斤)
150>54>63
155>57.7>67.3
160>61.4>71.7
165>65.3>76.2
170>69.4>80.9
175>73.5>85.8
180>77.8>90.7
3、攝入食品的“宜”與“忌”
1)碳水化合物
適宜——米飯、粥、面食類、芋類、軟豆類
應忌——番薯(產生腹氣的食品)、干豆類、味濃的餅干類
2)蛋白質
適宜——脂肪少的食品(嫩牛肉、豬的瘦肉、魚)、蛋、牛奶和牛奶制品(鮮奶油、酵母乳、冰淇淋、乳酪)、大豆制品(豆腐、黃豆粉、豆腐絲等)。
應忌——脂肪多的食品(牛、豬的五花肉、排骨肉、無鱗魚等)、肉類加工品(香腸等)。
3)脂肪類
適宜——植物油、少量奶油、沙拉醬。
應忌——動物油、生豬油、熏肉、油漬沙丁魚
4)維生素、礦物質
適宜的食品——蔬菜類(菠菜、白菜、胡蘿卜、番茄、百合根、南瓜、茄子、黃瓜等),水果類(蘋果、桃、橘子、梨、葡萄、西瓜等),海藻類、菌類。
應忌——纖維硬的蔬菜(竹筍、玉米)、刺激性強的蔬菜(香辛蔬菜、如芥菜、蔥、香菜類)。
5)其他食品
適宜——淡紅茶、酵母乳飲料。
應忌——香辛料(辣椒、芥末、咖喱粉)、酒類飲料、咖啡、濃紅茶、碳酸飲料、鹽漬食品(咸菜類、咸魚子、腥魚子、糖醬油煮的菜、醬菜類)。
4、限酒、戒煙。
5、適量運動可提高心血管系統性能,使血管的舒縮運動趨向正?;?,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濃度。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最理想的運動方式是步行。
三、高血壓患者如何運動
適宜的運動:有氧代謝運動(aerobics)是通向全面心身健康(Total Wellbeing)的橋梁。競爭性或使用爆發力的運動,如舉重,會使血壓升高,而輕、中度以鍛煉耐力為目標的有氧代謝運動不但不會升血壓,反而有利于血壓下降。這些運動首推快步走路,也可選擇慢跑、游泳、騎自行車、扭秧歌、跳健身舞、跳繩、爬山等。
適宜運動量:堅持三、五、七。三指3公里, 30分鐘以上,一次走完最好,兩三次走完也可以;五指每周運動五次左右,如能每天都運動就是有規律的健身運動,最為理想;七指運動劑量達到中等量運動,中等量運動是指運動中的心率達到(170-年齡)次/分。比如,65歲運動時的心率=170-65=105次/分。運動前做準備活動,運動結束后用10分鐘放松。運動剛結束時計數的脈率(等于心率)比運動中的心率慢10%。運動結束即刻計數15秒內的脈搏跳動數乘以4為每分鐘的脈率或心率,加上該數的10%即為運動中的心率。
--此文引自疾病預防控制局